网上股票交易平台 中山籍明代大儒黄佐家族墓群被发现
“我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超过21年了,可以说我是大湾区的土著。”11月8日,在本次大会配套的话“五外联动”论坛上,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说道。现场,和他一样驻扎大湾区多年的还有住在江门的鲍勃·山克尔,他是华南美国商会的代表,也是一家贸易公司在江门的代表,他回忆道,从2006年到现在江门人口从170万发展到了400多万,经历了迅猛的发展,“现在江门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日,“广州白云发布”视频号公布了广州市白云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白云山栖霞岭确认发现明朝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黄佐的家族墓群,黄佐及其祖父、父亲均葬于此。
黄佐,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才伯,号希斋,又号太霞子,晚号泰泉,作为岭南儒学的集大成者之一,他撰写了《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广州人物传》《香山县志》等诸多著作,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百余年过去,世人终于得知这位岭南大儒长眠何处,人们的瞻仰有了实物载体,也更清晰地看到,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在岁月的流转中得以坚实延续。
“今天仍被低估了的文史大家”
黄佐是一位传记见于《明史》的广东人,四岁即读《孝经》,五岁则随父会客,晓礼节。明朝正德五年(1510)考取解元,正德十五年(1520)中进士,年仅三十岁,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广西提学佥事、南京国子监祭酒等。
黄佐一生勤奋自勉,笔耕不辍,以博约之道潜心治学。解元之荣、进士之耀,只是他人生的一个个新起点。
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留下著作多达39种、数百卷,相当可观。在黄佐众多著作中,地方史志的编纂占有不小的比重。《广州人物传》是黄佐年轻时的力作,为补当时地方文献之缺,黄佐在其父指导下,从正史、文集、家谱、行状中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将自汉至明代近200位粤籍先贤事迹分门别类,各为之传,编成《广州人物传》24卷。
1546年,黄佐在担任《香山县志》总纂时,亲自制定编纂凡例,让门人杨维震等起草编写,由他作最后润色。黄佐将自己所著《乡礼》的部分内容编入志中,两年后,《香山县志》编成出版。黄佐认为,这是一部“风土以观恶,民物以察耗,政事以审弛张,教化以知兴替,官师以稽贤否,黎献以考盛衰,艺文以备征信,杂志以辨妖详”的志书。后人则称黄佐的《香山县志》是“三百余年之旷典,一朝具举彬如也”。
黄佐著作《香山县志》。
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雄直恣肆,充满了豪迈之气与深邃的情感。后人尊他为“粤之昌黎”,这绝非过誉之词。他以自己的创作,引领着岭南诗派的发展,门下的“南园后五先生”更是将其诗歌理念与风格传承发扬,使得岭南诗风在明代诗坛中独领风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
登上广州白云山景区,能看到碑林入口处矗立着的广州碑林中最大碑刻,其密密麻麻的碑文便是以骈体文刻写的黄佐所著《白云山赋》。
“尔其巅可摩星,下瞰归龙之洞;中悬飞瀑,高垂喷玉之泉。北敞崇台高馆之胜,左参月溪景泰之禅。水石皆异,姿态如仙。睹鹤舒而拟探仙迹,因虎跑而获悟水源……”绮丽奔放的文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如此评价黄佐:“其门生多岭南才俊,而其影响又远播岭外,却是一位今天仍被低估了的文史大家。”
与王阳明交游论道的中山人
走进位于中山市的孙文纪念公园,能看见草地上的黄佐雕像。他手持书卷,扬眉奋髯,博学之气质昭然可见。
根据黄佐在嘉靖年间编撰的《香山县志》,可以得知他的祖籍在中山石岐仁厚里一带,祖父黄瑜在县东有“友琴堂”祖居,有祖田70亩,家族还在莲峰山买地以建祠祭祖。如今走进石岐的这条老街老巷,蚝墙青砖像是诉说着百年的故事,却已找不到黄瑜生活的痕迹。
虽然黄瑜很早就移居广州,但他们一直当自己是香山人。据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介绍,黄佐一直对家乡香山很重视,并和家乡保持了一定的联系,他后来专门编撰《香山县志》,他的《泰泉乡礼》先是写给黄氏子弟,之后被作为全县的乡礼典范进行推广,所以,黄佐也是香山重要人物。
黄佐在《香山县志》也记载了家族祖墓的位置:“知县黄瑜祖墓在大北山,考墓在寿星塘。”按当时的县志记载,大北山在香山县东一里,紧挨着莲峰山,寿星塘在县南二十里,附近有梅花水和宋帝疑冢。
黄佐在诗词作品《石岐夜泊》中写道“香山秀出南海壖,四围碧水涵青天。七星峰峦拥楼堞,北斗照耀开云烟。云烟长自峰峦起,覆露千家连百里。渔歌菱唱不胜春,桂楫兰桡镜光里。石岐夜泊白鸥沙,南台缥缈浮梅花。”深深的香山印迹让后人得以窥见数百年前的香山面貌。
在中山市博物馆,也陈列着黄佐的著作,还有他与王阳明论道的塑像。嘉靖年间,黄佐曾与王阳明交游论道,他们围绕心学“知行合一”等思想主张进行辩论。面对当世大儒,黄佐凭借渊博的学识,引经据典,不落下风,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有研究者认为,黄佐作为具有精深造诣并与王阳明有过直接思想交锋的理学家,理应成为明末清初思想史观照的重要对象。
中山市博物馆内陈列着黄佐与王阳明论道的塑像。
香山文化研究有了新物证
“广州白云发布”关于黄佐家族群墓的视频发出后,不到半天时间,点击量已破30万,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白云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冼永城告诉记者,经过确认,此次新发现的古墓群包括黄佐及其爷爷黄瑜、父亲黄畿三座墓葬,均呈现明显的明代墓葬特色。该墓群为鸭屎石砌筑的交椅墓,三座墓按南北轴线依山势而建,规模宏大,规格高,其中垄环的压顶石、瓦当及滴水的图案及其粗壮的华表柱,均是白云山众多古墓里面少见的。可惜的是,这三座墓均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史料有记载,黄佐墓位于白云山栖霞岭,但一直没有被找到。据冼永城回忆,发现地山高林密,地势陡峭,土质为极少建墓的砂石头地,找到墓群时,现场的人员都颇为诧异。“看到墓被破坏的现状,我们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真的很难受。”冼永城透露,白云区普查办将把该墓葬纳入重大新发现进行上报,同时对黄佐的生平史料作进一步挖掘和宣传,预计后续会对墓群进行维修和保护。
“虽然黄佐家族从黄瑜起就在广州置业和发展,但我相信黄佐没有忘记他的祖籍,所以中山市也不要忘记这么一位人物。”冼永城说道。
过去虽然知道黄佐是中山人,但对其身后之事了解有限,墓群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使人们对黄佐的一生有了更完整的认识,也明确了中山历史上一位重要文化人物的最终归宿,为中山历史文化增添了厚重一笔。
“对于研究黄佐来说,墓群的发现意味着有根可循了。”《深中通道——穿越千年文明,迈向中国式现代化》作者杨彦华在书中花专门的篇幅介绍过黄佐其人,并研究过其家族。杨彦华说,黄佐勤勤恳恳又务实地做地方志的编撰,他的著作非常基础、系统又规范,为记录岭南历史、香山历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后人很多都是文化大家,多有著书立说,如果能找到其后人,在赓续香山文脉上,就有非常清晰的文脉传承了。”
胡波也表示,文物普查和史料发掘在历史研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网上股票交易平台,黄佐家族墓群的碑文将为香山文化研究提供非常好的物证。